PolyU SPEED 舉辦「入職導向」講座系列 資深管理層與年輕創業家暢談「筍工何求」 |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最新消息

section banner deco upsection banner deco downLatest News

PolyU SPEED 舉辦「入職導向」講座系列 資深管理層與年輕創業家暢談「筍工何求」

(左至右)GoGoVan創辦人林凱源先生、Green Monday聯合創辦人楊大偉先生、生活易(ESDlife)及hutchgo.com行政總裁馬宗傑先生、Expedia東北亞區總經理蘇嘉媛女士及世聯顧問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黎鑑棠先生出席PolyU SPEED「入職導向」講座。
PolyU SPEED教職員與講者及其他嘉賓合照。
PolyU SPEED「入職導向」講座系列:「筍工何求」提供一個平台,讓觀眾從不同世代的嘉賓講者的分享中,了解何謂理想職業。

(左至右)GoGoVan創辦人林凱源先生、Green Monday聯合創辦人楊大偉先生、生活易(ESDlife)及hutchgo.com行政總裁馬宗傑先生、Expedia東北亞區總經理蘇嘉媛女士及世聯顧問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黎鑑棠先生出席PolyU SPEED「入職導向」講座。

PolyU SPEED教職員與講者及其他嘉賓合照。

PolyU SPEED「入職導向」講座系列:「筍工何求」提供一個平台,讓觀眾從不同世代的嘉賓講者的分享中,了解何謂理想職業。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PolyU SPEED)於 2016 年 6 月 14 日舉辦「入職導向」講座系列:「筍工何求」,邀請了生活易(ESDlife)及 hutchgo.com 行政總裁馬宗傑先生、Green Monday 聯合創辦人楊大偉先生、Expedia 東北亞區總經理蘇嘉媛女士及 GoGo Van 創辦人林凱源先生出席講座。四位來自不同世代的嘉賓講者擁有管理數碼媒體、社會企業、自助旅遊網站、手機應用
程式等行業的豐富經驗,他們在講座上暢談尋找理想職業的方法,並分享何謂「筍工」。講座由世聯顧問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黎鑑棠先生主持。

 

PolyU SPEED 副院長翁永光博士致辭時指出,社會與經濟不斷演變,現今青年人對「筍工」的定義,與他們父母一輩對理想職業的看法,可能是截然不同;青年人未必只想追求高薪厚職或穩定的工作環境,部份人更樂於嘗試不同領域的工作。為了配合社會發展,PolyU SPEED 致力為同學提供專業知識與實習的機會,協助他們早日打好基礎,找到理想職業。

 

滿足感比薪金重要

每一個世代的求職者對「筍工」的定義都不同。四位嘉賓講者中工作年資最長的馬宗傑先生表示,他年輕時,一般人認為「筍工」就等於能夠入職大公司,因為薪高、糧準、工作穩定;而現今青年人則關注他們是否「喜歡」那份工作,他說:「工作假期既沒豐厚薪金,也不穩定,但仍受很多青年人歡迎。」

 

楊大偉先生亦指出大公司提供的職位並不等於是「筍工」,他建議求職者在尋找「筍工」時,應像進行婚戀配對(match-making)一樣,要考慮兩點:首先,公司的理念、文化能夠與個人價值觀吻合;其次,公司的業務要有長遠發展潛力。他回想少年時,由於十分熱愛美國職業籃球賽(NBA),於是毛遂自薦到當時一家本地知名的體育雜誌社擔任 NBA 兼職記者,其後更有幸於奧運期間擔任採訪工作。他說:「對我來說,這簡直是『筍工』,就算沒有薪金我都會做!」

 

兩位講者均認為一份「筍工」需要為在職者帶來滿足感,提供自我實現的機會,這比起薪金多少或職位的穩定性來得重要。

 

了解心儀公司背景 認清自我性格及專長

林凱源先生表示,他招聘員工時,除了評估求職者的工作態度和能力外,更會觀察其性格能否融入公司文化;以他的公司為例,其願景是傳遞喜悅(deliver happiness),因此他會優先考慮聘請敢拼、敢冒險、敢於作樂的求職者。

 

馬宗傑先生分享說,現時的求職者想了解感興趣的公司及職位,會善用社交網絡平台。他說:「例如他們會透過 LinkedIn 聯絡心儀公司的在職員工,向他們發問關於工作上的問題,收集相關資訊,務求在面試前作充足的準備。」蘇嘉媛女士補充道,公司的培訓機會、晉升階梯,以及員工之間的溝通模式,都是求職者在判斷一份工作是否「筍工」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求職要多溝通 創業要多嘗試

早前網絡流傳一個故事,說一名求職者去面試,等候面試官半個小時仍未出現,求職者為此憤然離席,放棄面試,並指責公司「不尊重」求職者。蘇嘉媛女士認為求職者如遇到類似情況,應平心靜氣地詢問原因。「可能負責面試的同事因其他要事被耽擱,若你耐心等候,其實是誠意的表現。」她亦分享與年輕同事溝通的例子:「好像我們提醒同事上班要準時也要婉言相勸,
否則會令他們反感;有些同事甚至覺得上司不體諒他們,因而辭職。」

 

林凱源先生表示,他曾參加兩次香港中學會考,成績均未如理想,後來遠赴美國繼續學業;畢業後寄出逾 200 封求職信,未獲任何一間公司聘任,於是他決定創業。「GoGoVan 已經是我第三間創立的公司。」他認為只要有恆心,鐵杵磨成針,總會找到「筍工」。「現在這份工作已成為我的興趣,每天工作十八小時也不覺得累。」

 

最後,四位嘉賓講者向現場觀眾寄語:

  • 生活易(ESDlife)及 hutchgo.com 行政總裁馬宗傑先生:「相信直覺,跟隨內心的聲音作判斷。」
  • Green Monday 聯合創辦人楊大偉先生:「不論你正在求職還是已投身職場,都要不斷學習。暫時的迷惘是正常的,在反省中成長,終能找到『筍工』。」
  • Expedia 東北亞區總經理蘇嘉媛女士:「態度最重要,只要保持積極心態,任何工作都有可能變成『筍工』。」
  • GoGoVan 創辦人林凱源先生:「喜歡的工作便儘管去嘗試,但在了解的過程中要認真去做。如果只是為了嘗試而不斷轉工,例如五年內換了六份工,顧主可能會對你失去信心。」